首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 |

时间:

2020-01-24

|

推荐访问

【www.jxxdnjy.com--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 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 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教学重点 背诵诗歌,品味语言,领悟情境 教学难点 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课内语文教学法

  教具器材 朗读带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漂泊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板书)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看到标题我们应该猜得出来,《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我们已经讲到,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美读诗文(读):

  1、欣赏课文录音。

  2、自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3、生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诗文,不懂得地方做标记。

  4、学生齐读,(请学生结合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诗歌主要内容。)

  明确: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四、问——细读句子,体味情感。

  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身世,理解诗歌。(此处可由学生自由提问题,没有问到的师补充预设的问题。)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读出主人公了么?(王昭君)

  2、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而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用一个词。(怨恨)

  3、昭君在汉元帝的深宫时,不过是个失宠的宫女,她风光出塞,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国母,对于我们今天一般人的理解而言,她应该是草原逐日的千里驹上最幸福的那个人,又何来怨恨之说呢?她怨什么?你是从那些诗句中读到的?

  (试)明确: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4、香溪水畔聪颖异常的那个女子,自从踏入宫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孤独。毛延寿的一颗丧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书,她的美便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5、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

  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两千多年前,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6、佳句鉴赏 :学生自由鉴赏 (这首诗歌当中,我认为有两句诗写得非常美,我自己很喜欢,不知道有没有同道中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明确:“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环佩空归月夜魂

  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四、(再试)解决问题、共同探究诗歌主题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明确: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五、评——说出你学习诗歌的感受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请我们轻轻地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想象长城外才盛开的那些清香,想象风沙呼啸的沙漠下,骑马壮的英雄,还有那,夕阳下的青冢,望向故乡。(播放蔡琴的《出塞曲》)

  作业(学以致用):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西 施 罗 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提示方向:

  1、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鸣不平,立意较浅。

  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2、崔诗“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借景抒情、比喻)

  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对比、反问)

延伸阅读
开课,mugen人气角色托奇的术语,因为托奇的必杀技活刹孔被空耳成“想开课?好!”,于是让其获得了“老师”的称号,被其连段的角色就被称为“被上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3-18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冈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刷子李》教学设计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3-17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3-17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3-17
教学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上述任务,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关系,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
2024-03-17
幼儿园(英文 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它是进行学前教育的学校。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岁至6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教案:谷雨节气活动方案-幼儿
2024-03-17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民族团结教案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3-14
话说,汉语词语,拼音是huà shuō,意思是指谈说,谈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专题探究:话说“洋车夫”片段课程教学设计(合集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14
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14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衣巷教学设计集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3-14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