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希腊神话,节选自《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十分注意人物的个性描述,个性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通用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理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含义。
2、培养幼儿大胆、完整讲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图片一幅、打印好的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图片。提问:
(1)图片上有谁?这些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2)图片上的老爷爷是谁?
(3)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
(4)请你猜一猜,孔子和项橐在说什么呢?
2、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后,再接着讲。
小结:孔子虽然知道很多知识,但他还是很爱学习,还向七岁的项橐请教,真是不简单。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认真学习知识,做个有学问的人。
3、结合《三字经》,激发认字兴趣。
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学过的《三字经》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纸张,一起读。老师可稍作解释。
幼儿拿出自己的纸,边指边读。从“昔仲尼”读到“犹苦卓”。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收集经典故事来讲给大家听。
附故事:
仲尼师项橐
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他一生勤奋好学,并且十分谦虚,不论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虚心向他学习。他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意思是说,路上只要有三个人走路,其中必有一个可以当他的老师。
传说有一次,他外出讲学,走到一个路口,有几个孩子正在玩堆沙城的游戏,沙土堆起的一座小城,挡住了去路。孔子下车,问他们:“车来了你们怎么不让路呢?”其中一个叫项橐的小孩答道:“我只听说车绕城走,没听说城让车走的道理。”孔子一下愣住了。接着便对这个聪明的孩子发生了兴趣,向他提了不少问题考他,其中有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样的门关不上,什么牛不生犊,什么马不下崽,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妻子,什么女人没丈夫,什么树不长枝,什么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这些问题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甚至家庭伦理道德等诸方面,就是一般成年人也难以回答。谁知项橐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空着的门关不上,泥牛不生犊,木马不下崽,砍刀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仙人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枯树不长枝,空城没有使者,小孩没有孩子。”
流利的回答使孔子惊叹,他连声说:“了不起!了不起!”于是坐下来和他倾心交谈,发现项橐这个七岁小儿,不但聪明机灵,对一些问题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于是不耻下问,诚恳地向他学习。以孔子这样有学问的大圣人能向一个七岁小儿学习,那么作为普通人,当然更应该虚心向所有有知识的人学习。
《三字经》教学设计2
阅读《三字经》总体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中国的文化知识
2.提高心理素质
3.认识汉字
4.提高记忆能力
三字经教案: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1、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学文释义
1、讲(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三字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
1、 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2、 演讲评分
3、 名言推荐。
二、 导入
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 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
1、 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 学生谈收获。学生1:九峰人的座右铭是“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学生2:《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劳就有功效,嬉戏是没有益处的,应该警惕自己,时时勤勉用功。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凡是勤恳学习的人,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怠惰嬉戏,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会有损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生3:“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和老师疏远。对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乐相初。
五、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三字经》。
1、 与《新三字经》作比较,请学生找出《三字经》的创作手法。归纳:①巧用典故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③注意内容结构的层次感
2、 要求学生模仿所学内容,根据九峰校训“勤诚勇爱”,写《校训三字经》1) 学生独立完成。2) 四人一小组交流,并推荐一名学生把所写的内容写在大黑板上。3) 全班交流、评析。4) 集体朗读《校训三字经》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课后第三题,可读读要写的字。
你认为哪些字难记?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3. 先写4个独体字,注意要写得匀称。
4. 再写左右结构的字。 “孙”是左右同宽的字。
5. 接着写上下结构的字。“华”字 “一”要稳,“炎”字上小下大。
6. “远”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辶”的捺要写平。
《三字经》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三字经》节选
2、围绕“善”,让学生在读中知善、懂善,课后能积极行善。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从读中“悟善”、听中“知善”、课后“行善”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三字经》简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板书“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
二、新授
1、以听促读(通读)
①师出示教学内容:“人之初老何为”
学生看拼音,自由习文。(师巡视指导读音,教{jiaojiao}处{chuchu}
②师播放多媒体中的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注意读音)
2、以读促学(熟读)
①围绕这66个字,展开朗读(注意方式指导,读出韵味)
如:a.摇头晃脑读
b.拍手读
c.同桌击掌读
②教师示读或是师生赛读
3、以促听思
①引导学生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做个好孩子的条件
4.以背促悟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背诵《三字经》节选
②学生表演背
5、以写促行
①围绕“善”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做个“善良”人的基本条件
②围绕“善”,布置作业
a.回家后将今天所学内容向父母汇报
b.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好事),结合课外实践本。
三、总结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