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街道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4篇)

【www.jxxdnjy.com--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表彰先进、传播事迹、交流和推广各种经验所写的文字材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街道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街道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镇基层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千方百计***乡村建设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是优化治理队伍。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常职干部+常青树”“顶岗锻炼+回引储备”干部培养计划,现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40岁以下占6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2%。储备干部15人。二是深挖本土力量。建立村内领取工资待遇人群台账,如村两委班子成员、交通劝导员、计生专干、扶贫就业专员等17类,建立村内先进威望人员台账,如在本村长期居住党员、村内思想先进人士、村内威望高人士,建立村内可动员支持村内发展的人员台账,如热心参与村建设、积极支持村级工作的人员。因事设岗、因人设职,鼓励其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三是借势外力资源。凝聚从村内走出去的优秀人才(乡贤)力量。率先在吉星、五一村组建村级乡贤理事会,通过“联谊忆乡愁、座谈谋发展、建设家乡我参与”活动,积极引导一批成功人士参与村内小景、绿化美化等公益性事业建设。凝聚在本村发展的企业致富带头人力量。团结在本村内创办企业的致富带头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使其参与其中,为基层治理出谋献策、出资出力。

  (二)多措并举***基层治理无从下手的问题。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区委动员大会后,我镇党委在传达学习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召开金河镇基层治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全镇基层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镇基层治理委员会及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制定《金河镇基层治理委员会工作规则》《金河镇20***年基层治理重点工作“十项行动”计划》。构建“镇基层治理办+治理工作组+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小组+网格员+党员+群众”多方协同的基层治理联动机制,治理工作组和村(社区)每月向基层治理办报告一次推进情况,全面系统掌握工作进度。二是量化任务清单。制定了《金河镇20***年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从治理体系优化行动、治理队伍培育行动、治理服务提升行动等10个方面39个小项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三是创新示范带动。实施乡贤助力行动。以乡贤理事会为平台,积极引导一批成功人士参与村内小景、绿化美化等公益性事业建设。实施垃圾分类“桶长制”。用党建“红色”力量助力垃圾“绿色”发展,在全镇范围内探索推行垃圾分类“桶长制”工作,以点带面,首先在铜河村试点推行,现已在全镇各村全面推广。

  (三)变中求新践行乡村改革服务于民的宗旨。一是深化干部管理。每周常态开展“比、晒、评”活动,坚持召开镇干部和支部书记月工作调度会,建立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常青树日常管理考核》,定期对重点工作落实和干部作风进行督查。实施村组干部“常青树”行动,推行“师带徒”工作法,充分发挥“退职”干部优势和余热。二是创新便民服务。实施“集中办公”。(即全体镇村干部每周二到村集中办公,村干部每月逢“4、14、24”三个赶场日到镇集中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破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便民代办”。各村充分利用周二集中办公收集代办事项,能立即办结的立即办,不能立即办的安排专人集中代办,有效缩短群众办事周期,也让群众少跑路。推行“上门办理”。针对交通、行动不便等困难群众,镇、村干部主动上门服务,能现场办理现场办结、不能现场办理的主动代办,切实解决了这部分群众的困难。截至目前,金河镇已通过“集中办公”、“便民代办”、“上门办理”等形式为群众办理事项百余件,初步实现了让干部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三是坚持融入群众。坚持每月8日在各村民小组流动召开“村民说事”暨“阳光问廉”坝坝会,目前全镇共计召开坝坝会43场,参与群众3300余人,收集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问题121个,58个问题得以解决,63个问题正在解决,有效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存在问题

  前期,基层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村规划思路不清、方法不多。二是基层治理没有经费支持。三是治理队伍自身能力不足,需要开拓眼界,提高治理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抓推进。坚持以“工匠精神”抓党建,用“绣花功夫”抓“党建+”,按照“强支部、管党员、带群众”思路,有序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建+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二是坚持对标对表抓推进。以基层治理“十项行动”39小项任务为基础,创新“异地搬迁”自治战、乡贤助力基层治理为亮点,对标对表,明确分工,细化责任。三是坚持示范带动抓推进。重点打造吉星村党建+基层治理文化长廊,以农耕文化元素为主基调,打造宜居乡村建设示范点。

第2篇: 街道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区政府: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区更快更好地开展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经区委政法委班子研究讨论,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建议整合相关部门现有资源优势,搭建起集制度化、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于一体的区社会治理中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区社会治理中心的必要性

  2018年6月4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新任地市党委政法委书记培训示范班开班仪式上首次正式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概念。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号角。20***年12月,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路径。省委政法委随即申报了全国试点工作任务,并把***市列为第一批试点地市,要求按照试点工作任务,到20***年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委政法委***书记也作出明确指示,***区、***区作为全市综治建设先进地区,必须扛起试点工作的任务重担,力争在20***年底初步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全市推开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提供建设经验。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政法委牵头组织,经过相关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我区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群众接待中心“四位一体”综治建设模式已初步形成,并在矛盾化解、信访稳定、隐患排查、服务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照中央提出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要求,我区在集成运行、信息处理、智能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促使我们应该立足实际着手做好破题工作。因此,打造一个有记忆、可感知、会思考、善指挥、能战斗的社会治理中心,既是贯彻国家顶层设计的形势所迫,也是落实省、市试点任务的要求所需,更是实现我区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二、区社会治理中心发挥的重要作用

  区社会治理中心作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脑”,在加快系统集成、数据融合、技术提升和力量整合的进程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挥中枢作用。一是实现综合治理体系共建。建设综合指挥中心可以有效解决部门之间指挥体系乱、资源整合难、社会服务散等问题,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十指紧握、合力出击,把分散的优势聚起来、用起来。按照“部门所需、群众所盼”的原则,汇集涉及各行各业的监管信息及综治相关信息,所有成员既是参与者,也是建设者,可以提高整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实现优势互补、分类推进、快速处理,推动治理责任由“虚”向“实”的转变。二是实现视频监控资源共享。我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视频监控目前大多处于布局分散、各自为营的现状,不能完成实现互联互通,造成区域实时监控能力较弱、综合应用能力不强。通过综合指挥中心视频平台把所有视频资源整合在一起,搭建起以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网为主体,政府职能部门的行业视频监控网为辅助,乡镇、街道、企业、商铺、娱乐场所、重要区域等社会面监控网为补充的监控体系,24小时监控画面实时传入平台,有效提升公共场所管控、重点部位及人员监管、案件分析研判、警情快速响应等能力。同时,各职能部门通过申请授权,可以实现常规检查与远程监管的双应用,能够节省大量地人力、物力及财力,推动监控作用由“弱”向“强”的转变。三是实现基础信息平台共创。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平台汇聚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基础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区长电话热线、网络问政等平台,收集民意反馈的热点难点问题,汇总整合为满足各种需求的“柱状图”“饼状图”“趋势图”,形成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的“大数据云平台”。这种用综合数据指标来说话、来分析、来预警的模式,更容易掌握经济、民生、农村等领域的矛盾变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推动治理信息由“堵”向“畅”的转变。四是实现网格管理服务共用。通过综合指挥中心地图应用功能,我们将区域每个乡镇的村屯、街道的小区航拍画面进行标注,点开图层,可以直观看到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以及社会面视频监控情况。一旦发生突发情况,通过视频连线直接可以通知附近的民警及网格员到现场进行处置。比如,我们把消防指挥中心接警功能融合进综合指挥中心,出现火灾警情,第一时间通知属地网格员按照规定流程,提前做好事发地点交通引导、安排就近取水位置等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火灾给群众带来的损失。同时,对网格员进行统一管理,实时定位工作活动轨迹,收集每个网格员调解、排查、服务、宣传等工作信息,为年末考核工作提供打分依据,制定奖惩办法,提高网格员工作积极性,推动网格服务由“散”到“精”的转变。五是实现治安隐患问题共管。综合指挥中心在汇总信息的同时,将排查出隐患信息进行自动预警,按照部门职责,分类移送预警信息。如遇到复杂问题,可以通过多部门协作联合执法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将解决情况传送回指挥中心,形成问题发现、问题移送、问题处置、问题反馈的闭合回路,推动治安排查由向“简”向“全”的转变。

  三、建设区社会治理中心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指导方向,突出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充分融合各部门资源优势,全力建成制度化、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的区社会治理中心,为推动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供新经验、贡献新方案。一是以制度化建设为核心,增强社会治理中心聚合力。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体制、政府负责体制、部门协同体制、群众参与体制,打造以公安、综治为主体,城管局、民政局、文体局、信访局、消防大队、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设置矛盾调解、心理服务、视频监控、治安研判等功能,制定领导坐班、信息集成、流转交办、会商研判、舆情预警、联席指挥、联防联控、台账管理、定期督办、应急处置等运行机制,形成统筹利用、统一指挥的数据共享平台,做到事务联办、矛盾联调、人员联管、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二是以信息化处理为保障,增强社会治理中心统筹力。搭建数据集成平台,实时汇聚部门基础数据、网格采集数据、政法专业数据、治安稳控数据等党务、政务、警务、勤务、事务信息,构建社会治理“数据池”,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联共享。打造风险预警平台,通过平台专业的数据分析,第一时间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推动事后处理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努力实现防患未然、快处即然、妥处已然。建设综合指挥平台,突出平战结合,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通、信息畅通的综合指挥体系,减层级、简流程、快处置,提升日常管理效率,优化社会治理方式,增强应急指挥能力。三是以智能化应用为牵引,增强社会治理中心驱动力。在充分发挥龙江视联可视、小鱼易连可见、综治助手可查、研判中心可控作用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云系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融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油田企业智慧指挥系统、信访案件流转系统等平台,打造更加智能、更加完备、更加全面的社会治理新平台。把“雪亮工程”建设与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有机结合起来,在油田重要部位、校园周边地带、企业生产车间、公共重点区域、村屯监视死角安置高清摄像头,监控画面实时传入指挥中心,增强社会面的管控能力。四是以网格化管理为支撑,增强社会治理中心服务力。打破各部门、各单位的原有网格划分,实行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在划分378个乡镇网格、182个街道网格的基础上,将油田领域、中小学校同步纳入网格管理,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网格长,打造一支能调解、能排查、能办事的千人网格专业队伍,力争做到多“员”合一、一“员”多能,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开展心理咨询师、法律明白人、社区民警、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进网格行动,在矛盾调解、信访化解、法律服务、治安稳控等工作领域发挥实战作用,不断延伸网格公共服务触角,推动形成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共治格局。

  四、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解决的具体事项

  为保障区社会治理中心顺利落地建成,发挥平台最大效能,我们充分考虑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各相关单位,统一建设思想,整合优势资源,分工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关于组织保障的问题。为更好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统筹全区资源创建综合指挥平台,建议区委区政府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区委政法委书记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各相关部门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特色清单,建立健全区域社会治理考核体系,以责任落实倒逼区域社会治理任务执行力、落实力和创新力。

  二是关于场所保障的问题。我们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和评估调查,考虑到现有场所无法满足创建综合指挥中心建设的现实问题,现需征求区委区政府的同意,初步打算在区信访局楼后建设占地500平方米左右的社会治理中心,用于搭建各相关部门业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作用。

  三是关于资金保障的问题。建设社会治理中心场所、硬件设备购置和软件平台开发初步预算需要资金300万元左右,我们在考虑采取设备分期付款、争取企业投入等办法最大限度地缓解财政压力。目前,据我们初步了解,市委政法委已经开始搭建社会治理中心场所,并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了洽谈。商定后,我们就可以共享市里的软件平台,只需再进行完善和补充就行,省去了大部分软件开发费用。

  四是关于人员保障的问题。我们计划把原有的10余名数字城管管理人员、公安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补充到社会治理中心。同时,区委政法委选派科级干部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就可以保障中心的正常运转,无需再额外聘用工作人员。

  以上情况仅是我们建设区社会治理中心的初步打算和想法,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各相关部门细化措施、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能够尽快完成区域治理现代化的各项工作任务,早日建成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利民项目。

第3篇: 街道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坚持把物业服务管理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切入点,创新实施“红色物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党委“轴心”引领作用,选派社区优秀党务骨干到物业公司担任党建指导员,吸收物业公司的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的兼职委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双向监督作用,扎实推动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向物业行业覆盖延伸。同时,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不断为“红色物业”注入“红色生命力”,形成了“社区党委整合力量统筹抓、居委会属地管理直接抓、物业协调联动兜底抓、网格因地制宜直接抓”的四级联动、一贯到底的工作格局,激活了党建工作一盘棋。

  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通过联动共治、民主自治和考核评价有机结合,切实形成了工作推进有动力、工作过程有督导、工作效果有评价、工作提升有保障的治理体系,进一步释放“红色物业”内动力。一是推行联动共治,突出“议”“商”结合。建立矛盾调解化解、社区事务民主决策、议事协商等机制,通过社区党委召开周民情收集研判会、月问题协调会、季工作评监会“三会一体”的共治共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物业的各自优势,有效化解辖区矛盾,最大限度消解了问题聚集浓度,畅通了居民、物业和社区党组织之间的沟通渠道,实现难点、热点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调解,防止了矛盾激化。二是实行民主自治,突出“聚”“治”并举。对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决策问题采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指导监督作用,在社区治理方面,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共同参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党组织在居民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引领力。三是开展考核评价,突出“建”“管”衔接。按照“党建工作实、服务能力强、社会评价好”的标准,以党建活动阵地建设、党建创优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为基本要素,以广大居民对物业企业优质管理服务期盼为切入点,制定考核细则,完善物业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建立“红色物业”考评台账,设置辖区物业企业红黑榜,推动物业在服务上融入政治引领功能,执党建之“手”,行优质服务之“实”。

  健全完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通过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究薄弱环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交流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共同探索和研究辖区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将“红色物业”融入到“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品牌创建工程中,为党委持续推进“一特色一典型”擦亮特色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组建绿化整治、车辆管理、矛盾调解群等自治组织,引导党员在小区亮身份、起作用,充分发挥物业、辖区党员志愿者、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基础信息熟”的优势和作用,常态化开展小区日常巡逻、安全隐患排查、纠纷调解以及文明宣传等工作,通过盯处理过程、盯办结时限、盯解决成效,积极解决广场舞扰民、不文明遛狗、私拉乱扯等民生问题,改变了以往社区党组织“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了由“政府独奏”向“全民合唱”的转变。

  立足实际,利用物业公司的专业背景和专业技能,采取外请“高手”,内寻“新手”,提升“老手”的办法,组建党员志愿者、青少年服务队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民呼我应”行动,征集居民诉求,编制为民服务项目清单,长期开展志愿帮扶、家政服务、困难救助等活动。社区通过及时反映问题清单,物业党支部接单,物业人员与党员志愿者现场解决,党组织回访监督,使小区问题反馈及解决效能大大提升,打造了居民“点单”、物业“下单”、党员“接单”、党组织“督单”的快速反应机制,打开了为民服务的“密码锁”,真正把党的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体现在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第4篇: 街道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七星区七星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铺就“红底色”、打造“红队伍”、开启“红引擎”、用活“红文化”,打造“红色物业”,做深做实“红色物业”,构筑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铺就“红底色”,党建统领,联动服务,不断优化“红色物业”主体结构。创建“红色组织”,在无物业小区和物业公司中建立党支部、党小组。近年来,辖区118个居民小区中,成立““红色组织”的有65个,覆盖率达65%,打造了16个“红色业委会”示范点,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建设“红色阵地”,按照“六化”标准强化居民小区党建活动阵地建设,打造红色物业先锋工作室等阵地32个,用于党群服务、党员教育、政策宣传、议事协商等。培育“红色头雁”,发挥党员在小区治理中先锋作用。如,在无线电一厂棚户区改造中,居民支部陈龙书记带领小区党员骨干成立临管委,协调相关部门改进安置小区(会仙居)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物业公司,得到了居民的绝口称赞。

  打造“红队伍”,摸清底数,分类施策,提升“红色物业”组织战斗力。以居民支部为主导,打造党的政策“宣传队”;以物业公司为主体,组建物业志愿“服务队”;以区域网格化为依托,组建社区管理的“工作队”,承担了社区党的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网格巡查、信息采录等任务。街道10个社区建立党建网格53个,配套网格员153名,他们投身“防疫抗疫”、创文明城等活动,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在网格、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网格、群众服务需求解决在网格的目标。近年来,累计群众大宣讲近2万人次,收集群众反馈需求3000余条,梳理处理民生问题2500多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

  开启“红引擎”,凝聚民心,汇集力量,“社会人”变“社区人”,助推社区服务上台阶。居民“立约”,充分运用“四民工作法”,实现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社区“搭台”,设立邻里协商会议室,解决小区内物业被动服务、居民缺乏话语权的等突出矛盾。政府“投资”,街道指导社区合理使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各社区共成立11个邻里协商会议室,为小区解决了占用公共场所、私拉乱扯等民生问题2000余件,累计解决矛盾纠纷600余起,矛盾纠纷成功率98%,把邻里矛盾解决在第一线。对望城岗、风动工具厂等48个小区提供小区路面硬化、安装路灯监控、新建健身器材等惠民项目150多个,总投入达2500万元,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

  用活“红文化”,搭建平台,深化教育,突出“红色元素”,打造党性教育新阵地。推广文明礼仪“红名片”,以甲天下礼仪文化街、古莲文化街、孝道文化长廊、桂林板路文化街四条特色街区为平台,推行小区“红色物语教育”,组织参观300余场,参观人数达2万人次,增强了党员干部文明礼仪、廉洁自律意识。开通文化育民“直通车”,在七星小区、码坪街等建立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墙、文化走廊、文化宣传栏等,通过宣扬和传播的方式,让居民在休闲、娱乐、健身的时候就可以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搭建红色文化“大舞台”,依托三金文化小广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经常性开展红歌颂、红色家风传承、邻里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情暖夕阳红等特色活动2000多场,参与群众5万人次,丰富了党群干群的文化生活,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

延伸阅读
驻村干部指的是村级以上单位派人前往行政村或自然村开展帮助村级工作的一类人。驻村干部应做方针政策的宣传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驻村工作队经验交流材料范文汇总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1-28
党的建设简称党建。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交流材料(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1-13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林长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合集5篇),欢迎品鉴!
2024-01-10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1-07
广义上的党的建设,指的是政党为完成自身的使命而进行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和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党建经验交流材料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1-02
《 经验交流 》创刊于1949年,是军队政工刊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廉政风险防控经验交流材料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28
审查,审核、调查,或者说是对某项事情、情况的核实、核查。也指软件工程中的一个步骤。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审查调查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22
交流,汉语词汇。拼音:jiāoliú信息互换的过程。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中考语文经验交流材料【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13
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11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度检查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1-26
  • 推荐访问